專題信息
【金融知識】“職業背債”有代價 因小失大要當心
2025-08-15
近期,社會上出現以“躺賺百萬”“無需還債”為誘餌,將社會經驗不足的群體誘入深淵,使其背負巨額債務,最終淪為失信被執行人,甚至面臨牢獄之災的“職業背債”騙局。
(一)“職業背債”是什么
“職業背債”字面意思是專門為他人承擔債務,而從事者企圖從背債中獲利。在“職業背債”騙局中,不法中介通過虛假包裝、偽造資質等手段,讓背債人承接不屬于其的債務,從而變成“替罪羊”。例如,某企業資金鏈斷裂,急需融資,便通過中介尋找背債人,承諾給予高額報酬,誘使其成為企業法人或名義借款人,以名下資產抵押套取貸款。一旦資金到手,不法中介抽走大部分金額,背債人則被推至臺前,獨自面對銀行追債與法律制裁。
(二)“職業背債”陷阱多
高額酬勞陷阱。以“月入百萬”“零風險套利”等為誘餌,聲稱債務不用本人償還,背債人只需簽字即可拿錢。
偽造材料騙貸陷阱。制作虛假職業證明、收入證明、銀行流水等資料,將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人包裝成“優質客戶”,騙取銀行貸款。
債務和風險轉嫁陷阱。銀行貸款發放后,即被不法中介、原債務人層層瓜分,甚至被用于其他非法活動,而背債人不僅拿不到承諾的高額報酬,還要承擔巨額債務和風險。
(三)“職業背債”后果嚴重
債臺高筑。背債人作為借款人,需依法償還全部本金及利息,逾期未償還將面臨催收、罰息,甚至被起訴。背債人即使證明自己被騙,仍需承擔民事責任,追償不法中介資金難度較大。
信用受損。一旦背債人無力償還貸款,個人征信將留下不良記錄,影響未來獲取如住房貸款、消費貸款、信用卡申領等正規金融服務,甚至成為失信被執行人,出行、就業等正常生活將受到限制。
違法犯罪。協助偽造資料騙取金融機構資金的行為,可能涉嫌詐騙、非法集資、騙取貸款、洗錢等刑事犯罪,淪為不法分子的共犯,面臨被追究法律責任的風險。
為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,中國大地保險特別提示您:
一是“天上掉餡餅”無好事。切記任何承諾以個人名義貸款,卻聲稱“不用你還”的話術,本質都是騙局。面對“職業背債”這類看似輕松賺錢的“好事”,一定要保持清醒,不要鋌而走險,貪小失大。
二是個人信用無小事。信用記錄是個人經濟社會生活中的第二張“身份證”,要合理規劃收支,按時償還各類債務,不隨意為他人擔保,不參與任何形式的騙貸或信用卡套現。發現信用記錄異常,及時聯系金融機構核實處理。
三是個人信息無放心事。妥善保管個人信息,不輕易將個人證件原件交由他人“代辦”業務,防止被冒用注冊公司或貸款。在任何合同上簽字前,務必仔細閱讀條款,拒絕空白協議,必要時尋求法律幫助。
四是求助舉報無慢事。目前,公安機關和金融監管部門正在聯合開展金融領域“黑灰產”違法犯罪集群打擊工作,依法嚴打騙取貸款、貸款詐騙等犯罪活動。如您發現有人兜售“背債賺錢”門路,或身邊有類似偽造材料、騙取貸款行為的,一定要堅決拒絕,并及時向金融監管等有關部門舉報或向公安機關報案。一旦不慎卷入騙局,要第一時間收集證據,尋求法律幫助,最大程度減少損失。